圖/文:老陳
食評光顧日期(3次)
2015.11.26 / 12.03 / 12.06
|
極度推介
玫瑰味
|
推介
焦糖合桃朱古力 / 榛子味
|
注意
食評乃自費光顧,並非店家邀請,也非廣告鱔稿 食評只分析部分食過的食品,不代表推介全店所有食品 食評只代表該次水準,店家日後可能會進步、退步、失準或改變賣相等 如試後覺得水準及賣相有問題,歡迎到我FB PAGE善意交流 |
源自巴黎的「閃電泡芙」熱潮
2012年,巴黎有兩間「閃電泡芙專門店」開張,分別是《L'Atelier de l'Éclair》(閃電泡芙工作坊)及《L'Eclair de Génie》(天才閃電泡芙),她們創出多款不同口味,打破「閃電泡芙就是朱古力或咖啡口味」的舊印象,從此掀起熱潮。
《L'Eclair de Génie》主理人Christophe Adam曾是百年老店《Fauchon》的創意總監,曾替《Fauchon》創作不少「閃電泡芙」。
自立門戶後,已創作了百五款不同花款的「閃電泡芙」,生意火紅。
後來進駐東京及橫濱,最近更進軍香港,一口氣連開兩間分店,看形勢,《L'Eclair de Génie》似乎會像《Pierre Hermé》般,遲早成為全球知名的巴黎甜點品牌。
港澳兩地開始「閃電泡芙」熱潮?
香港方面,已有巴黎的「閃電泡芙專門店」《L'Eclair de Génie》過江開店,於11月25日及12月1日登陸金鐘及中環。
澳門呢?土炮品牌《Oh La La》已率先於5月大賣「閃電泡芙」。
到11月,則輪到《Chop Chop》加入戰團,更以「閃電泡芙專門店」的姿態出現。
《Chop Chop》由法國餅師Baptiste Brichon主理,他來頭不少,今年曾上過《Le Journal du Pâtissier》及《Thuries Gastronomie》兩本巴黎當地的甜點雜誌,且曾在澳洲、倫敦、西班牙及法國的餐廳及餅店工作,更曾與Damien Piscioneri共事。Damien Piscioneri就是巴黎猛店《Café Pouchkine》的餅師,乃俄國過江龍。(《Café Pouchkine》的Pastry超好吃)
何謂「閃電泡芙」?
「閃電泡芙」的法文是「Éclair」,直譯就是「閃電」。
此甜點始於1863年,已有百五年歷史,由巴黎的餅師Antonin Careme所創。
為何稱作「閃電」,有說是好吃到像閃電般吃完。
屬於泡芙類(Choux),做成長條形,內唧滿「吉士忌廉」(Crème Pâtissière),傳統一般是朱古力或咖啡口味,表面再有「Icing」,有些會加些小裝飾。
「玫瑰味」、「焦糖合桃朱古力」及「榛子味」最佳
光顧三次,試過九款口味,其中兩次都有試「玫瑰味」,發覺依然最有驚喜!
表面的薄片應是「果凍」,帶有「閃粉」,「閃粉」這玩意在巴黎早已常見,澳門則較少見。
吃到內餡時,頓覺幽香的玫瑰味,十分驚喜。而且軟嫩不黏,甜度不高,吃罷不膩。
泡芙不怕太軟,亦不太韌,因有層像菠蘿皮的東西,但不鬆散,令泡芙有適度的彈性及硬度,很不錯。
「朱古力忌廉」質感順滑非常,不削,且不失「牛奶朱古力味」,甜度不高,出色。
夾雜「長山合桃」(Pecan)的鬆脆,以及「焦糖醬」的香甜,層次配搭得很不錯。
吃過兩次,依然覺得這款口味值得推介。
根據官網資料,成份有「榛子Chantilly Cream」及「果仁Ganache」。
頂層有三粒蘸過焦糖的「榛子」,吃落香口鬆脆。
有不少「榛子Chantilly Cream」,下邊是「果仁Ganache」,即是忌廉(液體)與朱古力煮溶後製成的材料,吃落帶有淡淡的榛子香,並有朱古力的味道,不太甜膩。
又是吃過兩次,也覺值得推介。
巴黎的《L'Eclair de Génie》已創作了150款口味,花多眼亂,究竟如何令食客記得是哪一款?就是用「號碼」。
例如No.1是鹽味牛油焦糖,No.5是柚子檸檬,No.89是酥脆覆盆子,且會詳細列出成份,並放在官網。
是次食評的《Chop Chop》,我光顧過三次,只有第一次時見有英文列明口味及成份,其後兩次則要問店員。
雖也有將部份口味的成份列在官網中,如果能將所有口味都列明成份,且給個易記的名字或代號,對於消費者而言,相信會更方便找出適合的口味,且更方便購買時說出想買的產品。
對比起巴黎開在香港的《L'Eclair de Génie》,其實《Chop Chop》一點也不輸蝕,尤其是餡的順滑度,竟然勝過香港的《L'Eclair de Génie》。
只是賣相來講,《Chop Chop》則稍遜一點。
2012年,巴黎有兩間「閃電泡芙專門店」開張,分別是《L'Atelier de l'Éclair》(閃電泡芙工作坊)及《L'Eclair de Génie》(天才閃電泡芙),她們創出多款不同口味,打破「閃電泡芙就是朱古力或咖啡口味」的舊印象,從此掀起熱潮。
《L'Eclair de Génie》主理人Christophe Adam曾是百年老店《Fauchon》的創意總監,曾替《Fauchon》創作不少「閃電泡芙」。
自立門戶後,已創作了百五款不同花款的「閃電泡芙」,生意火紅。
後來進駐東京及橫濱,最近更進軍香港,一口氣連開兩間分店,看形勢,《L'Eclair de Génie》似乎會像《Pierre Hermé》般,遲早成為全球知名的巴黎甜點品牌。
首次光顧時,有列名各款的口味及成份
港澳兩地開始「閃電泡芙」熱潮?
香港方面,已有巴黎的「閃電泡芙專門店」《L'Eclair de Génie》過江開店,於11月25日及12月1日登陸金鐘及中環。
澳門呢?土炮品牌《Oh La La》已率先於5月大賣「閃電泡芙」。
到11月,則輪到《Chop Chop》加入戰團,更以「閃電泡芙專門店」的姿態出現。
《Chop Chop》由法國餅師Baptiste Brichon主理,他來頭不少,今年曾上過《Le Journal du Pâtissier》及《Thuries Gastronomie》兩本巴黎當地的甜點雜誌,且曾在澳洲、倫敦、西班牙及法國的餐廳及餅店工作,更曾與Damien Piscioneri共事。Damien Piscioneri就是巴黎猛店《Café Pouchkine》的餅師,乃俄國過江龍。(《Café Pouchkine》的Pastry超好吃)
何謂「閃電泡芙」?
「閃電泡芙」的法文是「Éclair」,直譯就是「閃電」。
此甜點始於1863年,已有百五年歷史,由巴黎的餅師Antonin Careme所創。
為何稱作「閃電」,有說是好吃到像閃電般吃完。
屬於泡芙類(Choux),做成長條形,內唧滿「吉士忌廉」(Crème Pâtissière),傳統一般是朱古力或咖啡口味,表面再有「Icing」,有些會加些小裝飾。
「玫瑰味」、「焦糖合桃朱古力」及「榛子味」最佳
MOP$30 玫瑰味 極度推介
光顧三次,試過九款口味,其中兩次都有試「玫瑰味」,發覺依然最有驚喜!
表面的薄片應是「果凍」,帶有「閃粉」,「閃粉」這玩意在巴黎早已常見,澳門則較少見。
吃到內餡時,頓覺幽香的玫瑰味,十分驚喜。而且軟嫩不黏,甜度不高,吃罷不膩。
泡芙不怕太軟,亦不太韌,因有層像菠蘿皮的東西,但不鬆散,令泡芙有適度的彈性及硬度,很不錯。
內餡充滿幽香的玫瑰味
這款口味,個人認為是第二最好,留意表面的是「長山合桃」(Pecan)
MOP$30 焦糖合桃朱古力 推介
「朱古力忌廉」質感順滑非常,不削,且不失「牛奶朱古力味」,甜度不高,出色。
夾雜「長山合桃」(Pecan)的鬆脆,以及「焦糖醬」的香甜,層次配搭得很不錯。
吃過兩次,依然覺得這款口味值得推介。
(下) 「榛子味」也值得推介
MOP$30 榛子味 推介
根據官網資料,成份有「榛子Chantilly Cream」及「果仁Ganache」。
頂層有三粒蘸過焦糖的「榛子」,吃落香口鬆脆。
有不少「榛子Chantilly Cream」,下邊是「果仁Ganache」,即是忌廉(液體)與朱古力煮溶後製成的材料,吃落帶有淡淡的榛子香,並有朱古力的味道,不太甜膩。
又是吃過兩次,也覺值得推介。
(右) 可見底部有「果仁Ganache」
左一是「100% Chocolate」,內裡有不少「朱古力忌廉」,表面放有「Brownies」。
這款特別在連「泡芙」也是「黑朱古力味」,且有「Brownies」增加整體質感的層次。
整體有水準,尤其是順滑而不削的「朱古力忌廉」,只是味道太過單一,少了點微妙的衝擊。
左二是「Raspberry」,表面有「Roast Marshmallows」(燒棉花糖),內裡是「Raspberry Cream」,創作上頗特別,也香甜,不過味道上未夠「玫瑰味」、「焦糖合桃朱古力」及「榛子味」驚喜。
左三是「Mango」,表面有「青檸皮屑」,「芒果」與「泡芙」之間是「Crêpe」,但「Crêpe」的作用不大。
左二是「Green Tea」,表面有「牛奶凍」,整體質感有水準,只是味道未必能滿足抹茶狂熱份子。
「100% Chocolate」表面放有「Brownies」,「朱古力忌廉」順滑而不削
「Raspberry」表面有「Roast Marshmallows」(燒棉花糖)
「Mango」竟放有「Crêpe」,只是作用不大
「Green Tea」質感有水準,只是味道未必能滿足抹茶狂熱份子
後記
「Blueberry」的質感不錯。
只是口味上未及「玫瑰味」、「焦糖合桃朱古力」及「榛子味」。
「士多啤梨」的賣相,很有小女孩感覺。
質感有水準,整體是清新的士多啤梨味,只是味道較單一,我覺得可添丁點檸檬的酸度,令香甜味帶點衝擊。
巴黎的《L'Eclair de Génie》已創作了150款口味,花多眼亂,究竟如何令食客記得是哪一款?就是用「號碼」。
例如No.1是鹽味牛油焦糖,No.5是柚子檸檬,No.89是酥脆覆盆子,且會詳細列出成份,並放在官網。
是次食評的《Chop Chop》,我光顧過三次,只有第一次時見有英文列明口味及成份,其後兩次則要問店員。
雖也有將部份口味的成份列在官網中,如果能將所有口味都列明成份,且給個易記的名字或代號,對於消費者而言,相信會更方便找出適合的口味,且更方便購買時說出想買的產品。
對比起巴黎開在香港的《L'Eclair de Génie》,其實《Chop Chop》一點也不輸蝕,尤其是餡的順滑度,竟然勝過香港的《L'Eclair de Génie》。
只是賣相來講,《Chop Chop》則稍遜一點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